↓ 點擊藍字 ↓
訂閱專屬系列合集
2022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發布《關于同意京津冀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同意在京津冀地區規劃設立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
今天分享的地區是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所在的“京津冀”地區及重點省/市 。
01 北京市數據中心整體概況
一、發展基礎和目標
2021年:
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1.6萬億元;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增加值達到7333.8億元,增長9.3%;在建新基建項目282個,完成投資增長26.4%;5G基站建成數5.2萬個,萬人基站數全國第一。
2022年:
一季度,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3873.6億元,同比增長7.2%,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41.2%;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7%,占數字經濟比重接近60%;2022年5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2021年3月設立)已引入數據產品500余項,數據交易調用量超過1300TB。
2023年:
打造10家產值過百億元的世界級“智慧工廠”;培育萬億級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將本市培育成為人工智能算力樞紐、先進節能技術應用高地。
2025年:
全市智能制造產業集群規模突破1萬億元;北京市數字貿易進出口規模達到1500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比重達到25%;數字服務貿易占全市服務貿易的比重達到75%;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17萬千瓦左右,累計達到435萬千瓦左右。
二、規劃布局
1、區域規劃
功能保障區域(東城區和西城區):僅保留滿足國家重大政務及低時延金融類需求的數據中心。除邊緣計算中心外,該區域禁止新建或擴建數據中心。
改造升級區域(朝陽區、海淀區、石景山區、豐臺區、城市副中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冷數據、靜態備份數據為主的存儲類數據中心,替換為支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前沿產業發展的計算型和人工智能算力型數據中心,鼓勵發展商用型或混用型云數據中心。
適度發展區域(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門頭溝區、大興區、平谷區、懷柔區、密云區、房山區、延慶區):適度引導服務政務、金融、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通信等重點行業的技術先進、資源集約、產業集聚的商用型及混用型云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發展。
協同發展區域(河北、天津等環京支撐區域):鼓勵引導綠色水平高,滿足中、高時延業務的數據中心布局,為京津冀地區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稅收規劃
功能保障區域、改造升級區域、適度發展區域的非自用型數據中心經濟貢獻應符合相關區入區要求,每年每機架直接產生及支撐業務帶動的綜合稅收最低不應低于8萬元、5萬元、3萬元。
三、發展重點
統籌規劃本市信息網絡、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對新建數據中心實施總量控制、梯度布局和建設指導,支持存量數據中心實施優化調整和技改升級。
推動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行業分中心落地布局。
超前布局6G、未來網絡、類腦智能、量子計算等未來科技前沿領域。
支持區塊鏈先進算力平臺和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拓展應用,促進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可信計算等隱私計算技術在金融科技、數據流動、安全保護等方面拓展場景應用,形成產業布局。
加快建設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壯大北京國際數據交易聯盟,鼓勵在金融、醫療、交通、工業等垂直領域,推動完善“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的交易范式。
發展重點產業:科技研發和知識生產、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數字醫療、數字金融、智慧城市。
關鍵核心技術: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關鍵軟件、區塊鏈、隱私計算、城市空間操作系統等領域。
四、考核要求
1、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考核
2022年3月21日,北京發改委發布《2021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考核工作方案》,將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獨立售電公司、通過電力批發市場購電的電力用戶和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列為主要考核對象。要求本市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最低消納權重為18%,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最低消納責任權重為17.5%。
2、數據中心建設與治理
(1)建設限制
2022年2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22年版)》,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區、西城區)、城四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規劃建設區)、除以上3地區以外平原地區、生態涵養區五個區域劃分,明確了數據中心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
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一)
(適用于全市范圍)
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二)
(1.在執行全市層面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適用于首都功能核心區)
(2.在執行全市層面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適用于城四區)
(3.在執行全市層面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適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
(2)治理方案
2022年5月7日,北京發改委、北京經信局發布《北京市低效數據中心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確低效數據中心的三種類型:一是PUE值超過1.4的數據中心;二是平均單機架功率低于2.5千瓦或平均上架率低于30%的功能落后的備份存儲類數據中心等低利用率數據中心;三是水耗較高的數據中心。
該《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主要措施,重點如下:
依法依規加強大型數據中心能耗水耗在線監測,逐步完善中小型數據中心臺賬。開展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水資源等計量器具配置及使用、統計活動等方面執法監督檢查。
將數據中心作為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支持的重點領域,鼓勵數據中心開展節水、中水利用改造。鼓勵數據中心余熱自用,研究促進數據中心余熱接入城市大網或區域熱力管網。鼓勵數據中心通充分挖掘自身可再生能源利用潛力,應用盡用。
對能耗強度或碳強度不降反升的區,或者年能耗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數據中心整體上架率(建成投用滿一年)低于50%的區或單個項目,實行數據中心項目區域或項目單位能評緩批。鼓勵整合替代。
數據中心執行計劃(定額)用水管理,嚴格落實超計劃(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嚴格落實差別電價政策。
進一步收緊本市數據中心能耗限額標準,嚴于國家標準,分批整治低效數據中心。逐步關閉年均PUE高于2.0或平均單機架功率低于2.5千瓦或平均上架率低于30%的功能落后的備份存儲類數據中心。
02 河北省數據中心整體概況
一、發展基礎和目標
2020年:
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912億元;工業云平臺應用率增速1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4%;工業互聯網帶動經濟增長指數為73.5,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8.8;已建成5G基站2.3萬個。
2025年:
實現上云企業突破10萬家;培育形成100個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案例;培育引進2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大數據核心企業;大數據服務器運營規模達到300萬臺;大數據相關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500億元;建成20個產值超百億元的數字化特色產業集群。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主要預期指標
——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
二、規劃布局
1、省建設布局
根據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優化數據中心布局,推進建設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主要承接北京數據中心遷移和增量外溢。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原則上布局在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范圍內。
建設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石家莊正定數字經濟產業園、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等數字經濟重大平臺。支持發展高性能、邊緣數據中心。
省各部門將統籌推進新型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建設及傳統數據中心升級改造,支持企業建設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構建布局合理、存算均衡、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算力基礎設施。
2、京津冀協同布局
省有關部門將推動與北京市、天津市協同建設移動基站、傳輸光纜、算力等信息基礎設施,協同建設工業互聯網、智慧能源、智慧民生等融合基礎設施,協同建設重大科技、科教、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等創新基礎設施,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協同、布局協同、應用協同。
推進與北京市、天津市執行統一的數據技術規范,實現公共數據信息系統兼容。推動與北京市、天津市數據共享交換,支撐京津冀政務服務協同、監管協同和有關場景應用建設。
河北省將依據在京津冀區域功能定位,統籌對接京津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發展、承接產業轉移成果,協同謀劃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布局。
三、發展重點
1、數字產業化
加快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服務業
重點推動:現代通信、新型顯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汽車電子及產品、軟件產品及服務、人工智能及智能裝備、網絡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培育區塊鏈、量子信息、虛擬現實等產業。
2、產業數字化
轉型發展:制定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推動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食品、醫藥等傳統優勢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推動發展:“互聯網+”綠色制造、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文旅、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教育、智慧體育、電子商務、數字金融。
四、發展要求
到2025年,電能利用效率(PUE=數據中心總耗電量/數據中心IT設備耗電量)1.3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存量數據中心依法依規全部騰退關停。
探索建立區域數據中心在線監測平臺,開展企業內部能源計量審查,實時監測PUE、水資源利用效率值。
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數據中心企業加強自身電力消費精細化管理,優化設備用電負荷,研究應用儲能設備,降低用電成本。
加強數據中心單機架功率、經濟貢獻等指標考核。
鼓勵數據中心企業通過綠色電力交易、認購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等方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優先支持可再生能源供電達到50%及以上的數據中心新建和擴建。
加快推進全閃存、液冷技術、間接蒸發冷卻機組等綠色節能設備應用,鼓勵數據中心配套建設余熱回收供暖設施,有效推進數據中心低碳運行。支持風電、光伏企業與數據中心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探索推進數據中心參與“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新模式。
03 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概況
一、發展基礎和目標
2021年:
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20.7億元,同比增長72.7%;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建成直連北京骨干路由,最高傳輸帶寬800G;累計建設5G基站2185個;12個數據中心投入運營。
2022年:
全市大數據投資規模及關聯產業投資規模達到800億,引進和培育產值規模超十億元大數據總部企業或重點項目12個;5G基站達到4000個。
2025年:
全市大數據及關聯產業投資規??偭客黄?000億元;引進或培育產值規模超十億元的大數據總部企業或重點項目20家;大數據服務器規模達到500萬臺,具備1000萬臺級承載能力;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力爭達到4000萬千瓦,氫能及其相關產業累計產值達到200億元。
張家口全市數字經濟主要發展指標
——張家口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
“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目標
——張家口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
根據相關資料,目前全市簽約大數據產業項目39個,計劃投資1377億元,5G網絡基站達到3740座,12個數據中心(懷來7個、張北5個)投入運營,投運服務器103萬臺,其中懷來60萬臺、張北43萬臺,今年將新增服務器3萬臺。
二、產業規劃布局
1、數字經濟產業布局
構建“一帶兩翼三區多節點”的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布局。
“一帶”——京張高鐵數字經濟隆起帶
“兩翼”——數字經濟存儲支撐翼、數字經濟特色應用翼
“三區”———壩上地區數字經濟存儲核心功能區,中心城區數字技術研發和創新應用、數字經濟裝備制造核心功能區,鄰京地區創新創業示范和總部經濟核心功能區。
“多節點”———圍繞冰雪經濟、新型能源、數字經濟、高端制造、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特色農牧七大主導產業以及“首都兩區”建設要求、數字鄉村發展需要等鄰京地區創新創業示范和總部經濟核心功能區。
2、大數據全產業鏈發展布局
2021年12月,張家口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提出:全市推進“一帶三區多園”的大數據全產業鏈發展的發展布局。
“一帶”——沿京張高鐵和張石高速一線,加快產業園區及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強化電力、網絡等要素供給,構建大數據產業發展隆起帶。
“三區”——圍繞“一帶”,建設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協同發展共建共享三大核心功能區。以張北縣為龍頭在壩上地區打造大數據存儲核心功能區,在橋東區、宣化區、經開區、崇禮區等打造大數據研發和應用、裝備制造核心功能區,在鄰京縣區打造大數據創新創業示范和總部經濟核心功能區。
“多園”——圍繞三大核心功能區定位,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分布合理、功能錯位、運行高效的大數據產業園,推動大數據核心產業鏈及關聯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多園聯動的發展格局。
三、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
1、集群定位
2022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同意在京津冀樞紐規劃設立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并指出該集群應積極承接北京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引導溫冷業務向西部遷移,構建輻射華北、東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
2、建設要求
集群起步區建設目標: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指標控制在1.25以內。
支持發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內容涵蓋:綠色低碳數據中心建設、網絡服務質量提高、算力高效調度、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落實項目規劃、選址、資金等條件。
高質量滿足“東數西算”業務需要,形成一批“東數西算”典型示范場景和應用。
四、集群建設規劃
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設立起步區為張家口市懷來縣、張北縣、宣化區,拓展區為涿鹿縣、下花園區。
1、懷來縣
2020年,省委省政府在懷來規劃建設占地面積15000畝的大數據產業基地,懷來將產業基地規劃建設作為全縣一號工程。目前,全縣數字經濟上下游企業達到72家,在線運營服務器近60萬臺,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4億元,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2億元。
懷來縣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將舉全縣之力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國家算力節點。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以“源網荷儲”、“余熱回收”、“抽水蓄能”等項目為載體,實現數字經濟和清潔能源相互帶動、循環發展,打造環京地區首個零碳數據中心集群和低碳示范縣城。
懷來縣先后吸引了一批數字經濟領軍企業相繼簽約落地并建成投產,初步構建起東花園、桑園、存瑞“同城三片區”的產業發展格局。
2、張北縣
截止2021年12月,張北縣新謀劃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320個,總投資1528.66億元,已全部錄入市級儲備庫。其中,交通基礎設施50個、可再生能源產業39個、體育文化旅游產業39個、綠色農牧產業28個、大數據產業14個、氫能產業1個、水利基礎設施15個、現代服務業14個、新型城鎮化建設101個、現代制造業19個,還有一批項目正在謀劃中。
3、宣化區
2022年2月22日,在宣化區區委專題會上指出:全區上下要以宣化區列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為契機,將大數據產業作為工業經濟的突破口和產業轉型的發動機,全力打造具有宣化特色的數據裝備、數據中心、數據服務基地。
會議強調,要編制宣化區大數據產業規劃,同步編制大數據產業園規劃、電力網絡、供水網絡等專項規劃。制定發展政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大數據全產業鏈聚集發展。
宣化區大力支持宣鋼轉型,全力推動裝備制造業提檔升級。該區是全國知名的鉆機產業集群基地,宣化裝備制造業的產值占到整個張家口市的20%左右。
4、涿鹿縣
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戰略下,涿鹿縣已被納入京津冀樞紐唯一集群——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同時,涿鹿還是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示范縣,也是支撐首都數字經濟發展和雄安新區網格化、數字化建設的后方大數據基地。
涿鹿縣是河北“環首都”縣區之一,距北京市中心120公里,京張高鐵30分鐘即可達北京。2023年109新線高速建成后,京涿兩地距離將縮短至63公里,涿鹿縣將正式融入環首都一小時經濟圈。
涿鹿縣年平均氣溫9.6℃,能大幅度降低數據中心的制冷需求。除了氣候優勢,涿鹿還具備豐厚的電力、網絡、用水條件,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對涿鹿縣發展大數據產業具有支撐作用。此外,北大青鳥等產業在涿鹿地區發展優勢明顯,良好的產業基礎為涿鹿縣數字化轉型以及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依據《涿鹿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涿鹿縣將重點發展六大產業:文旅康養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數字經濟產業、新型能源產業、現代農業產業、智慧物流。其中,在數字經濟產業板塊明確指出:加強與北京萬潤等企業合作,重點推進萬潤“涿鹿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園項目”。(文末附企業和項目簡介)
5、下花園區
依據相關文件,下花園區將依托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和張家口數字經濟隆起帶,重點發展數據存儲、設備制造、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和衍生服務等關鍵環節,打造大數據全產業鏈的生態體系。
該區計劃打造大數據裝備制造基地,在經開區建設大數據存儲基地。支持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重點提升文旅、康養、農業、商貿、物流等行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及智能化水平。
五、張家口發展重點
1、大數據產業重點項目
大數據存儲:重點實施騰訊懷來東園云數據中心、中國聯通(懷來)大數據創新產業園項目、懷來合盈金融數據科技產業園等項目。
大數據設備制造業:重點實施寶德數壩服務器制造基地等項目。
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重大工程:重點實施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張北云計算基地等項目。
2、大數據產業發展重點
持續推進大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推進“大數據+新能源”聯動發展。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以打造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數據產業基地為目標,以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新興產業。
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在一二三產業中的深度融合,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
重點提升農業、商貿、物流、旅游、康養、文化、冰雪等行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及智能化水平,增強實體經濟的韌性、靈活性和市場反應能力。
促進建設工業制造智能化、文化旅游智慧化、“互聯網+健康醫療”、農業數字化、電商平臺和物流體系、冰雪產業升級、后奧運相關產業發展。
3、各縣區產業發展重點
——張家口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
六、張家口發展優勢
1、發展定位:全國大規模數據產業基地、北方數字產業化發展新高地、環首都經濟圈數字經濟綠色示范區。
2、區位優勢: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內,距離北京市僅200公里,與北京市的網絡延時小于3毫秒。
3、交通優勢:京張高鐵通車,將有效帶動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產業發展和創新要素全面加速融合。
4、氣候優勢:具有氣溫低、濕度低、空氣質量好的天然優勢,特別是壩上地區年平均氣溫低于2.6℃,有利于數據中心服務器等高耗能設備采用自然方式冷卻,可使數據中心冷卻能耗節能40%。
5、能源優勢:張家口是全國第二個突破千萬千瓦的風電大市,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新能源發電并網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6、電力優勢:張家口首創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將數據中心用電納入交易系統,以優惠價格提供清潔電力,可以進一步為數字經濟產業提供充足的清潔電力供應。
7、資源優勢:可利用土地充足,接納大型數據中心項目的能力強、空間大,是中國北方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首選之地和京津冀乃至全國優質數據資源承載地。
04 天津市數據中心整體概況
一、發展基礎和目標
2020年:
累計建成5G基站2.4萬余個;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25T;落地全國首個人工智能供熱解決方案,節能比達到21.93%;4個數據中心入選首批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2023年:
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不低于5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達到2600億元;新建3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300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41個數字治理典型應用場景。
天津市加快數字化發展主要指標表
——天津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2022.05.08)
二、規劃布局
1、算力基礎設施
圍繞網絡強市和數字天津戰略部署,以數據中心科學布局、綠色發展、集約建設為切入點,以算力資源靈活調度、優化配置、供需對接為著力點,以數據賦能、應用創新、生態繁榮為落腳點,以數據要素流通融合、有效共享為主攻方向,以安全可靠為保障,強化數據中心和數據資源的頂層統籌和要素流通,打造全市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助推全市數字化發展。
構建集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于一體的數據中心體系,參與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京津冀樞紐節點。
建設超大規模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提供多層次智能算力服務,實現數據中心從數據存儲型向計算型轉變。
優先在數據量大、時延要求高的應用場景集中區域部署集網絡、存儲、計算于一體的邊緣計算中心,打造技術超前、規模適度的邊緣計算節點布局。
建設“超級計算+人工智能”先進算力集群體系。
建設天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構建濱海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區。
2、數字經濟
提升數字經濟“兩谷兩園兩區”(中國信創谷、北方聲谷、河西區數字經濟主題園、武清區大數據主題園)服務效能,構建數字經濟新增長極。
以“津產發”數字經濟綜合應用平臺為支撐,匯聚資源要素數據、產業鏈數據、創新鏈數據、供應鏈數據、貿易流通數據,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即時分析、引導、調度、管理,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3、產業集群
天津市構筑“1+N”產業集群發展空間布局:
濱海新區:依托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軟件及集成電路等產業集群。
西青區:依托天津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賽達工業園等,重點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集群。
武清區:依托天津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京津科技谷等,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產業集群。
津南區:依托天津八里臺工業區、天津雙港工業區等,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大數據產業集群。
北辰區:依托天津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雙口工業園區等,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5G產業集群。
寧河區:依托天津寧河經濟開發區、天津寧河現代產業園等,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集群。
三、發展重點
1、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發展新智造:重點推進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行業數字化集成應用。實施智能場景打造行動,統籌推進信創應用場景建設和智能科技應用場景“十百千”工程,持續培育“5G+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
發展新貿易:建設數字商貿綜合服務平臺,打造智能售賣、智慧菜市場等新型數字商業應用場景,高水平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
發展新服務:發展共享制造和制造服務業,重點支持設計、會展、物流、教育、健康、人力、文旅、金融、出行九大領域數字應用新業態發展。
發展新農業:以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高標準建設西青區、津南區國家數字鄉村試點。
2、多元智能應用
主要方向: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交通、車聯網、智慧醫療和智慧醫保、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健身、智慧農業、智慧平安社區(鄉村)、智慧應急管理等。
四、區位優勢
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成為連接國內外、聯系南北方、溝通東西部的重要樞紐,是鄰近內陸國家的重要出???。
五、發展要求
加強數據中心用能管理,持續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既有數據中心節能改造?!笆奈濉睍r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到2025年,重點行業產能和數據中心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綠色制造示范單位達到300家以上。
鼓勵和引導數據中心規?;?、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有效算力水平。到2025年,全市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運行電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形成全市數據中心布局合理、綠色發展的格局。
統籌規劃超大新型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廣清潔算力,提高使用低碳、零碳能源比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聲明:以上內容依據各地政府等部門的已發文件進行整理,僅供參考,如后期進一步發布新的政策文件,請以最新文件內容為準(本公眾號也會及時更新)。本文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本公眾號刪除。
— 公司介紹 —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2022全國節能宣傳周:以“數字降碳+提質增效”共赴“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