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央視網線上啟動2022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暨北京市節能宣傳周,這是我國連續舉辦的第32個全國節能宣傳周。今年的主題為“綠色低碳,節能先行”,舉辦時間為6月13日至19日。以下就IDC產業相關重點內容進行梳理:
一、我國節能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降低26.2%,相當于少用能源約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9.4億噸,有力緩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我國正在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深入實施節能改造,加速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目前,我國煤電超低排放機組規模超過10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居世界首位。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規劃建設4.5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第一批項目已有序開工。
我國深入推進重點領域節能。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降低36.2%,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約85億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約17億平方米。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784萬輛,居全球首位。
二、重點企業節能降碳
去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國家發改委牽頭開展了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承諾活動,組織30余家企業簽署節能降碳承諾書,有效激發了企業節能降碳、提質增效的內生動力,發揮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邀請部分行業重點企業系統總結節能降碳工作成效,介紹節能降碳改造、能源效率提升的典型做法。在各重點企業的實踐總結中,多次提到“數字化”、產業賦“智”相關做法對助力企業降碳和提質增效的重要作用。
1、國家電網
大力開展智慧用能,創新“供電+能效服務”的模式,建成了“網上國網”、“綠色國網”等數字化平臺,為客戶提供能效賬單、能效診斷等有效公共服務。針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企業和電子紡織等制造企業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能效公共服務。依托“網上國網”APP,每月為399萬高壓客戶推送電能能效賬單。
2、南方電網
以智能化大數據挖掘分析,精準定位提升降損效率,全年降低電網損耗66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350萬噸,相當于100萬輛家用汽車一年的碳排放量。利用電力大數據助力深圳開展碳排放在線檢測,政企共建“雙碳大腦”,打造“電力觀碳”示范樣本。
3、鞍鋼集團
以集約減量、智慧管控、效能提升為目標,投資50億元進行能源系統技術創新、升級改造,投資7.5億元多基地建設高質量能源集控中心項目。建設了集合5G、虛擬云、大數據分析、智能分屏、無人機巡檢等先進技術的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及智能化能源專家系統。
通過建立數字模型,全面梳理能源流,可實現能源系統實時數據分析、用量預警、預測調配,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實現了跨生產工序信息集成、多維度數據協同、跨層級各系統全面集控的集中一站式管控。
4、中國五礦
通過智能協同,打造節能亮點,大力實施產業數字智能升級,實現工藝參數在線控制及自動調節,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5、中國華電
利用發電機在線監測與狀態評估、汽輪機軸系穩定性評估診斷及風險預警等系統,實現設備的在線監視、預防、狀態評估。
總結:
今年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一年。深入推進節能降碳,有利于推動用能方式向集約、高效轉變,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家發改委邀請的重點企業總結中,多次提到將數字化應用與節能降耗、減排降碳深度融合,促進“數字降碳”。企業通過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不僅實現了有助于促進“碳中和”的節能降碳,而且實現了提質增效,甚至將帶動產業的轉型進步,起到示范作用。
數據中心作為承載數據的核心基礎設施,是支撐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的基石。在“雙碳”背景下,數據中心更應采用先進設備和技術,積極向綠色化、集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萬潤涿鹿項目節能情況
萬潤數字順應國家政策引導和發展需求,根據“東數西算”節點,在環京地區的張家口涿鹿布局了綠色化、規?;?、集約化的“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園”,項目規劃建設3萬個標準機柜,占地500畝,項目整體PUE值不高于1.2。
項目針對涿鹿低溫、低濕氣候優勢,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采用間接蒸發冷機組和氟泵空調相結合的供冷形式,大大降低空調系統電耗和水耗。同時結合屬地水資源特點,采用先進的中水處理技術以滿足園區用水需求。此外,項目采用一級能效的電氣暖通等設備,結合智能小母線技術,高頻UPS機組,余熱回收技術、雨水利用技術,光伏發電技術等,從多維度、全方位來實現節能降碳的發展目標。
聲明:本文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本公眾號刪除。